吉他历史——吉他诞生
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吉他”(guitar)作为一个正式的名词,被记录在音乐文化的历史长卷中。
吉他历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5世纪至16世纪的“四弦吉他”。“四弦吉他”(the four-course guitar)实际上要叫作“四组弦吉他“更合适,因为它既不是平常理解的四弦单弦也不是四弦复弦。
“四组弦吉他”的“四组”里有的是单弦有的是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复弦这样混合组合,主要还是考虑到音量的问题,以前的吉他形制上比较小共鸣有限,制弦的材料也很有限,所以除了低音弦以外往往都需要多弦的加持。这种方式不仅在吉他上运用,在曼陀林、西特、吉特尔这些鲁特家族一脉相承的乐器上都可以体现。

15世纪至16世纪的“四组弦吉他“还有两个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比如它的音孔就因为非常繁杂的结构和精美的雕刻工艺让它兼具发音和装饰的作用,也因此它被冠上“吉他的玫瑰“(rose)的美称。
“四组弦吉他“的定弦上一般每组弦间隔四度或三度音程,比如g’/g–c’/c’–e’/e’–a’或f’/f–c’c’–e’/e’–a’。
这样的音孔和调弦,使这种琴更加适合演奏法国古浪漫风格的音乐,甚至我们可以通过“四组弦吉他“较小的体型和仔细镂空的音孔推测它的音色和音高会更加细腻和明亮,就像这幅浓淡渲染的绿茵花园清丽委婉。

目前已知最早的吉他音乐作曲家是活跃在公元16世纪的阿隆索·M,他留下的几部幻想曲和变奏曲都广为人知,其中在文章开头的《FantasiaⅩ》是阿隆索于1546年出版的幻想曲第十号,可以用比维拉琴(vihuela) 或四弦吉他来弹拨演奏(其实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这一阶段比维拉琴和四弦吉他可以看作是同一种乐器,由于阿隆索是西班牙吉他作曲家,而“比维拉”这个名词在西班牙流传更加广泛,因此往往更多人会认为这部幻想曲是为比维拉琴所作)。
在文艺复兴时期,大部分的乐曲几乎都是用编号命名,很少能被赋予一个有意义的名字,但是通过作曲家本人对这首作品创作背景记载可以了解,这是一首模仿竖琴的幻想曲,其中运用了大量不协和音程,使用琶音营造了一种梦幻和声效果。
《FantasiaⅩ》的节奏轻快,从音符中间能让人感到一丝的恬静。就仿佛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你坐在阳台的躺椅上,手里捧着海子的诗集,旁边的桌子上刚刚泡的明前毛峰还冒着热气,你默默的读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又仿佛你到了16世纪,坐在意大利郊区的草地上,看着远处的羊群,忘却了一切的烦恼,任清风拂过发梢。这首曲子仿佛令你有了穿越时空的能力,它的美丽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更加的甜美,让你可以短暂的停留在你心里那一片求而不得的美好。